初夏的诱惑
封面 > 目录 > 本期征文 2004.5.20 总第四期 
 
小鱼小虾味极鲜
作者:巨浪
 

  美味的河鲜海鲜,大有大佳处,小有小美妙。麻虾、河口小沼虾、黄腊丁、江团、笋壳鱼、泥鳅、黄膳、野鲫等等,常常是山塘河沟小小的野生种更为味美。这些小东西没有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良,固执的保持着小小的个头,将摄食所得浓缩成精华,汇聚在那不大的个头里面,让饕餮们的味蕾可以因之而跳舞。这些小小的,不那么容易长大的小鱼虾,或许不登大雅之堂,但在食客的心目中往往拥有比诸其他老大龙虾有更高的地位。过去的野杂鱼,不登大雅之堂,现在则大行其市。人们吃腻歪了那些饲料催长的大鱼大虾,对原汁原味的野生小杂鱼倍加赞赏。
  在广州番禺河口处小小餐馆中吃饭,常听人介绍说什么“海虾”的就是了,其实是长在河海交界的半咸淡水域中的沼虾,个头不大,体色也不明艳。这种虾清蒸最好,刚才还通体透明在水中张牙舞爪,下一刻变成一盘鲜热出街的红色小虾,河鲜的清香,肉质的甘甜完全保留。吃它都不需要吐壳,连壳都是脆嫩鲜甜的。
  笋壳鱼,属于尖塘鳢属,分好多种,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还有本地小笋壳,本地小笋壳用油浸味道极甜美。江浙有种塘鳢鱼叫虎头鲨,春季菜花盛开时节上市,称为“菜花塘鳢鱼”,也是一种长不大的鱼。这些塘鳢类的鱼,煲汤、油浸、红烧、清蒸都是非常有味道。汪曾祺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赞叹这些小小鱼儿的味美,主要就是讲那些江浙一带的小小野生杂鱼,就包括了那种叫虎头鲨的。这种类型的鱼儿,肉质特点在一个嫩字,烹调手法不够好最好就拿来做汤,可以让鱼肉鱼骨融化在汤汁中。如果手法高超,就可以保存鱼儿整体的形状,但是鱼肉仍然鲜嫩极了。泰国名菜之一就是用笋壳鱼做的,常常作为特别菜式推荐给旅游者。若用清蒸,因鱼肉富含胶质,以致筷子一夹就散,非得动用汤匙兜送入口。鲜甜不腥,嫩滑细腻赛过海水石斑,特别值得赞叹的是,轻嚼几口,齿颊留香之处,还能感受到一种赛似帝王蟹脚肉的弹力。鲜甜滑嫩,咬嚼时的弹力,两种感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般鱼儿的肉质难以企及。
  黄腊丁和江团现在比较多人养了,但还是野生的味美,特别是蒜烧的魅力尤其让人流口水。不少川菜馆中常标榜自己的江团多么的正宗,但往往是拿人工养殖的来充数,那种味道差强人意。记忆中最好吃的一次是当年在姐姐家吃过的,当时姐姐从菜市场一提篮叫卖的老渔农手中买下斤多奇形怪状的小小杂鱼,每条鱼的形状都不重复,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记忆相当深刻,当时那中间应该有一两条江团。当时配上酸辣椒、泡姜、大蒜,经过姐姐细心烹制,顿时浓香四散,现在似乎都还闻得到啊。后来吃过几次蒜烧江团、黄腊丁之类的,感觉都没有那次味美。古有“鱼之味美者曰青波,尤美者曰江团”的说法。江团、黄腊丁的肉质重在腥香甘美,细嫩润滑,入口就化,佐以酸辣椒、老酸姜、拍散而不是切碎的大蒜,别的香料可以酌情添加,在烈火铁锅中用重手法勾兑出一锅汁浓香浓的菜食出来,肉味与佐料的香浓互相衬托,入口之后往往让人连舌根也想吞了。普通的草鱼、鲤鱼肉质或者爽脆过度,或者韧性十足,即便佐料再浓,也难以衬托出肉质细嫩。
  广西有种禾花鱼,据说是稻花香中生长的小小鱼儿,因为摄食了稻田中稻花而体含香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夸大其词。不过,这种多刺的小小鲫鱼经过油浸之后,再用酸笋、朝天辣椒等佐料泡制,还是用烈火锅烧的中手法烹制,将辣味和酸笋的味道逼迫进酥熟的鱼肉中去,然后再细细而狠狠地嚼过去,那味道不摆了。之所以要细细地嚼,那是因为有小刺在,虽然经过油浸,小刺变酥,但是仍然要注意。之所以狠狠,那是因为鱼儿连骨头带刺带鱼肉都已经被酥过了,缺乏韧性不容易卡喉,但是还是要猛的嚼上几下,将鱼肉和刺都嚼碎了才放心。如此嚼法,刚入口是鲫鱼被酥皱的鱼皮,粗糙,诱人一咬,第一口是酸笋的味道和着辣椒满嘴钻,甚至冲到鼻腔中,第二口就是鱼肉的酥软和鱼肉中小刺的微微阻力,于是不由得带着十足快感的肆意咬嚼起来,慢慢体会到鱼肉中那种稻花的清香。人生至此,不亦乐乎!

 
本文在论坛的链接,您可以去发表评论。
 
上一篇 | 目录 | 下一篇
 

作品版权归 原作者 所有
页面版权归 龙的天空散文诗词版 所有
承制:豆豆猫工坊

龙的天空散文诗词版